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度工作总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局函件关于报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情况的函》(人社专技司函[2014]93号)要求,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部署,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按照《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基地2014年工作情况总结和201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基地2014年总结

(一)基地建设

1、学校重视

根据省人社厅的指导,我校副校长朱宏批示,继续教育学院对基地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地有关事宜。

(1)教学基本设施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根据本年度培训完成情况,基地具备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所需场地和实验设施。

(2)实验实训中心情况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属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中心、电子与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五个国家级实验中心以及物理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文科实验教学中心三个省级实验中心,基地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供电子、通信、计算机、工程等多方面实验场所及设施。

(3)图书馆基本状况

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6974平方米,读者座位总数6600个,各类研修间98间。馆藏总量达98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61万册,数字文献722万册(其中学位论文366万册)。网络学术资源系统达66种,含170余个数据库,另有大量自建特色数据库。图书馆数字资源网络提供全天候的信息服务,提供网络预约和续借、在线参考咨询、资源统一检索等新型网络服务,提高基地环境的现代化水平,为高素养、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现代化的育人环境。

(4)基地信息化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 GRID)七大一级节点之一,依托学校,基地已建成现代化远程教育中心,具有满足较大规模网络培训所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能开展网上培训和网络互动交流。通过自建的数据中心接入带宽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光纤,为全国各地的参培学员提供稳定的高速网络链路,以满足参培学员对平台的使用及课件的学习和实时课堂的开展。自建数据中心高性能服务器,容量约120T的存储,在此硬件基础上建立了私有云,为管理平台、学习平台、资源平台、实时交互平台、考试平台等提供稳定、高效的硬件支持。学校已经实现服务5万人的网络教育平台,学习平台现有网络教学课程291门,这些平台和课件资源均可为远程培训资源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使参训学员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离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及网络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措施,有效发挥教学基础设施的作用,保障了专技人员培训的需要。

2、培训内容丰富,授课形式多样

(1)教学模式

在基地现有师资库外,还邀请或聘请了教育部专家、行业精英进行公共课和专业知识的专题讲座。

除去面授培训形式外,根据我校信息化学科的优势,利用现有的网络教育的资源,使参训学员了解了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离线学习,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有效的接受培训。

(2)信息化学习平台

目前我们已经建有适合网络学习的SCORM课程,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每年产生的学习记录约为3000万条。学习记录详细登记了学生什么时候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时长。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我校已经将约200门在线学习课程转换成可以在Andriod、iOS设备进行学习的课程。

本年度,继续教育学院利用网络教育的资源,建立了为普通本科生进行课程辅修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上进行选课、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及最终的课程测试取得成绩。这个平台目前已经为我校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484名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效果良好。这也为基地网络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付诸实施。

3、经费保障

学校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工作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本年度基地在远程教育系统研发、课件制作、办学软硬件以及基地建设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另外,学校从基地所开展行业培训项目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作为继续教育发展费,用以保障基地日常运转。

(二)基地运行

我校响应《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社会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各类师资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注重培养培训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在2009年至2013年度培训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实用人才,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专业领域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数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外国语言学、软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思想政治教育、航空航天、通信抗干扰技术、物理电子学、电子商务等。

2、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

专题培训班、高级研修班、企业专题内训、专业证书班等,采取理论知识提升和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3、2014年度培训执行情况

截止到11月底,在多个专业培训两千多人。详细情况如下:

按培训领域划分:

(1)基地在信息领域培训了一千多人,开展了“光电探测与信息显示新技术”国家级高研班、“现代生物产业中的信息技术及应用”省级高研班、“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建设”省级高研班、“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省级高研班、“2014年互联网金融高级研修班”、“四川发展控股专题讲座”等各类型高级研修班和企业专题内训班;

(2)在社会工作领域培训了八百多人,开展了“广元市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计划高校专业知识(科教卫生类)培训”、“凉山州雷波、木里、会理、越西四县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中共凉山州委党校中青年领导干部电子科大专题培训 ”等专题培训班;

(3)在法律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培训近两百人,开展了 “2014年四川省地税系统初任公务员培训”、 “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建设” 等高级研修班和专题培训班。

按社会需求划分:

(1)承担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共四个专业八十多人的培训;

(2)承担了四川省地税系统“2014年四川省地税系统初任公务员培训”、“内江地税知识更新”、“绵阳地税知识更新”等四百多人的培训;

(3)根据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为“广元市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计划高校专业知识(科教卫生类)”、“凉山州雷波、木里、会理、越西四县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凉山州委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 等多地政府培训二百多人;

(4)除上述情况外,还根据社会需求组织了“2014年中山广播电视大学培训”、“贵州岑巩县领导干部培训”、“成都市委组织部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四川本草堂药业综合能力提升”等一千多人次的培训。

(三)基地管理

1、师资管理队伍

目前基地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继续教育管理服务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212人,其中兼职管理人员84人。高级职称35人。

基地现有专兼职教师1300余人。基地主要依托学校优良教师队伍,通过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专业学院紧密合作,建立了一支能够满足培训需要、相对稳定、密切联系科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基地根据学校各项教师聘用制度,加大对优秀中青年教师、实验实训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严格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规范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程序,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等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基地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同时,基地根据自身办学要求,加大力度引进社会优质培训师资授课。

2、制度建设

按照《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基地经研究制定了《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从培训登记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学员管理、培训经费管理、后勤保障管理、质量评估制度、收费管理等十一个方面明确了基地培训及日常工作规范。

3、档案管理及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填发情况

基地通过在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网站、继续教育学院网站以及非学历培训网站首页发布信息、校内公示栏张贴公告、向专业学院下发书面通知等方式,提供各种服务信息,积极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定点培训单位,为参训学员及送培单位在报名、缴费、证书登记及课程安排方面提供便利服务。

4、培训信息反馈及跟踪服务

基地通过QQ、电话、办公现场等方式接受培训学员们的咨询,通过电子邮箱、QQ等方式接受培训学员们的投稿,在官方主页和官方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培训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将有效信息传递到学员手中。在良好互动的前提下,保持信息畅通的同时,随时了解参训学员的需求,更好的提高基地自身的素质,面对市场的变化。

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办学质量重于办学规模,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切实加强基地的组织领导,优化基地的软、硬件,以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继续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基地2015年工作计划

从指导方针、计划思路、目标、内容四个方面进行2015年的工作计划,详情如下:

(一)指导方针

根据人社部和省人社厅的部署和要求,整合电子科技大学校内外资源,全力打造特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发挥我校学科优势,以人为本,厚德长技,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中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技术改造打造一个集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为一体的平台。

(二)计划思路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开发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培训项目课题为保障,以远程培训课件开发、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为后盾,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培训特色。

(三)计划目标

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主体,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行业前沿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大专项工程项目、培训班、研修班等为主体,面向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构建多类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四)计划内容

1、计划工作

(1)积极主动承担区域、领域和行业国家级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如:人社部国家级高级研修班、省人社厅省级高级研修班。承担地方、部门和行业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任务。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

(2)继续加强师资、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系,举办培训者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培训,加强管理人员能力提升,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遴选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以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培训师资,逐步加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优秀教师数据库建设工作。

(3)分步骤积极推广在线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在线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逐步向全国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开放在线培训;

(3.1)建设在线培训平台,其功能主要包括在线学习、实时交互、学习行为分析、学员管理及评估、师资管理、课程管理、测评考试等

(3.2)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针对相关行业领域开发在线培训课件资源;

(3.3)整合学校专业学院优势,依托专业学院开发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在线培训课件资源;

(3.4)尝试混合式培训,将集中面授与在线培训结合,利用网络资源为受训者培训过程学习和训后跟踪指导提供有效服务,继而推广至其他类型培训;

(3.5)承担地方、部门和行业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时选择性开放社会感兴趣的课件资源。

(4)利用基地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优势,结合社会需求,打造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管理等方向的培训项目,积极主动的为社会各类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岗位进修、能力提升等服务;

(5)加强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场所及设施建设,向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逐步开放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

(6)加大合作交流力度,提高研究水平。通过引入企业项目合作,开发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项目、课程、教材。

2、计划实施与管理保障

(1)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由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专业学院参加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基地工作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

(2)学校配套经费保证

通过学校预算拨付、学院自筹、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能为基地基本建设和日常工作提供配套经费保障。2015年,基地预计在远程教育系统研发、课件制作、办学软硬件以及基地建设等方面累计投入300万元。

(3)补助经费使用

(3.1)举行培训者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培训。

(3.2)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3.3)通过引入科研成果、企业项目合作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培训项目课题。

(3.4)基地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课件开发;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优秀教师数据库建设以及教材编撰工作。

(3.5)编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通讯等宣传费用。

(4)补助经费管理

专项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以及电子科技大学财务规章制度执行。中央财政资助的专项经费在学校财务单独设立项目进行核算和管理,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开展专家授课、师资培训、交流学习、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课件开发、课题研究等工作。编制专项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严格按预算和计划执行。其中,基地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时,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标准收取费用。

项目负责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经费的使用由基地指定主要负责人进行审批,财务相应负责人实施监管。财务处监督专项经费的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综上,基地将积极发挥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大力推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结合不断强化我校作为国家电子信息领域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撑。